耳机煲机攻略

新手攻略
对于新手来说,煲耳机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简单来说,煲耳机就是让耳机的机械系统进行一个快速老化,达到一个磨合的程度,从而提升音质。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煲机步骤和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音乐:建议选择一些高质量的音乐,最好是动态范围较大的曲目,比如交响乐、爵士乐等,这些音乐可以让耳机的各个频段得到充分的锻炼。
2. 控制音量:音量过大会对耳机造成损害,尤其是高音部分,可能会导致失真或损坏。而如果音量过小,耳机可能根本没有办法适应到最佳状态。建议音量控制在中等偏上的水平,既能让耳机得到充分的锻炼,又不会对耳机造成伤害。
3. 煲机时间:通常建议煲机的时间在50小时到100小时之间。
技术解析
1. 煲机原理:煲耳机的过程主要是为了让耳机的机械系统进行一个快速老化,达到一个磨合的程度。动圈耳机的发声系统是由音圈驱动振膜,而振膜是固定在耳机的架子上。新耳机振膜折环的机械刚性强(也即顺性差,二者成反比),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使用后,刚性变差、顺性逐渐变好(意指振膜折环刚性变差,音膜变软),耳机所发出的低音效果更好。
2. 煲机步骤:
舒筋:使用正常音量强度三分之一的音量驱动耳机12个小时(用100
1500Hz/5s的扫频信号更好);
通络:使用正常听音强度三分之二的音量驱动耳机12个小时(用50
1800Hz/3s的扫频信号更好);
习武:使用正常听音强度驱动耳机72个小时(用20
2000Hz/2s的扫频信号更好);
打擂:使用正常听音强度三分之四的音量驱动耳机24个小时(用18
2200Hz/1s的扫频信号更好);
出道:进入正常使用阶段(可以上手倾听各种音乐)。
隐藏内容挖掘
1. 心理声学因素:有观点认为煲机更多的是“煲耳朵”,即让使用者习惯耳机的声音从而掩盖音色上的问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对耳机音质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受心理预期影响。也就是说,即使耳机在煲机过程中没有实际变化,用户的主观感受可能会因为期望的存在而有所提升。
2. 耳机品牌的态度:
森海塞尔:对耳机需要“老化”期的理论没有官方立场。Sennheiser耳机从插入的第一刻起就被设计成听起来很棒。有些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将更加习惯于特定的耳机。有了这个,他们将开始注意到耳机能够产生的更多频率响应范围和细微差别。
拜雅(原拜亚动力):煲机不是绝对必要的。预热耳机是否能听到声音差异取决于耳机和个人的听觉。即使没有磨合阶段,在一定的使用期后,耳机声音的最小变化是绝对正常的。例如,耳机在高音区听起来可能会柔和一些。人类的听觉系统习惯了耳机发出的声音。最初可能被发现令人讨厌的声音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不那么强烈,甚至不再被注意到。
铁三角:在考虑“入耳式耳机”或“耳机老化”的做法时,您自然会遇到质疑该做法合法性的文章和观点。我们首先要承认:这个过程并不适合所有人;你可能听不出任何区别。
提出合理的意见
1. 煲机方法的选择:
如果你是一个追求极致音质的发烧友,可以选择使用专门的煲机曲目或者白噪音来进行煲机,并且严格按照推荐的煲机步骤和时间进行操作。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用户,也可以选择通过正常使用耳机来逐步提升其音质,而不必特别进行煲机。这种观点认为,通过平时的音乐播放和使用,耳机的音质会自然得到改善。
2. 煲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单频率的信号测试耳机,这样很容易损坏耳机,尤其是高灵敏度的随身听专用耳机和一些监听耳机产品。
不要用电子音乐煲,电子音乐中的低音成分太强,对于高灵敏度的耳机来说有可能会出现过载,造成不可修复的物理损伤。
音量不能太大,耳塞振膜是很脆弱的材料,音量大的话,音圈运动的行程也就大,从而剧烈拉动振膜,会造成音圈松,振膜变形甚至撕裂等。
连续工作不能太久,因为音圈存在着电阻,工作久了会发热,搞不好还会烧了音圈。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